Meme币爆发!Hyperliquid生态扩张引行业关注

token2049

最近,我其实有意“封笔”。
不是疲惫,是想把更多能量收回来。
我开始不再执着于表达、评判、输出,因为说与不说,宇宙都自有守恒。
也许是精神和物质上的某种平衡让我渐渐放下表达的冲动。

成熟之后,人生有两种方向:
一种是无限的外泄,沉溺于肉欲、刺激与感官。
另一种是极致的内收,趋近于道家的“无我”。
当你懂得够多,你往往也不再急于说出来。
因为你知道,真正的理解,并不需要太多解释。

这次来迪拜参加 Token2049,心境已经和去年截然不同。
去年我是以VC投资人的身份独自来的,
今年是和 @soon_svm 团队一起来。
团队的意义在这次旅程中变得更加具象: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身份的转变,也让我以创业者的角度重新看这个行业。

币圈的年轻人常常迷茫,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很多人既想做KOL型founder,又不具备内容表达的基因;
却依然执着用自己的短板挑战别人的强项——这何尝不是一种内耗?

当潮水退去,资源收紧,模式必须更新。

在这一轮市场中,VC 的地位明显边缘化。
KOL 和项目方直接联动,完成冷启动、精准触达用户。
Kaito @KaitoAI 的出现是一个分水岭,Pre-TGE 页面直接沉淀用户注意力,省去了传统 VC 和孵化器所扮演的“宣发中间人”角色。

而榜单上的 Yapper/KOC 更是完成了新一轮带货力的重构。
宏观不友好,预算有限,项目要生存就必须更轻、更快。

这也是为什么 “meme”项目爆发:
它是简配版的 VC 币,是一种“轻启动”的ICO。
你会看到:VC 币正在 meme 化,而 meme 背后是重新定义的资产发行逻辑。这是一种革新,也是一种淘汰。

项目的PMF也会进一步被探索,商业模型也在逐步进化。

核心的收入和价值回馈机制仍然是两类:

1/以 Hypeliquid 为 @HyperliquidX 代表的订单簿分发券商模式,例如 StandX @StandX_Official 、DefidotApp @defidotapp 、Axiom @AxiomExchange
等,这类项目融合了链与 DEX 的优势,是典型的 Killer App 架构;

评判标准应该是:好用,有场景需要用,有人用,一直有人会用,工具型项目如 @DefiApp_CN,正在扮演“链上券商”的角色, 它们将 Hyperliquid 的订单簿流动性整合到自身产品中, 一方面赋能用户更高效地进行链上交易,另一方面也成为整个 Hyperliquid 生态的重要流量分发器。

但这还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链上工具加入,去集成订单簿、服务用户、扩展生态。 就像电商平台不断汇聚商家和供应链,Hyperliquid 或将成为链上所有流动性交易的核心场域,它的愿景,被 Jeff 定义为:链上的亚马逊。 而这个愿景,正在快速实现。

2/具有真实 PMF 和深度技术导向的项目,目前以 AI 为核心叙事的项目最为活跃且具有资金吸引力;

曾经的“TVL 游戏”已经走入历史舞台,即使某些项目 TGE 时 FDV 估值极高,市场流动性也难以支撑,估值泡沫难逃回调。

我想说的,不是悲观,而是希望。
尽管大环境不美好,但很多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 这才是我愿意写点东西的原因。

可以注意到,最近 Binance 币安 @binance @BinanceWallet 以 Alpha 的方式开始支持低 FDV 的优质项目,让整个市场走向更加理性。

ETF 的通过,也吸引了一部分传统资金入场,Mass Adoption 是未来的确定性事件,只是还没有那么快而已。

同时,RWA(Real World Asset) 概念也在实践中逐渐落地,将现实资产映射到区块链上,为加密世界打开了新的增量入口。

人与人的链接,决定你看到的世界。
我一直相信自己像一台“信息处理器(CPU)”,
会主动去找比我高纬度的朋友交流,
因为不同的认知结构,是最有效的“升级包”。

人要敢做梦。 你永远不知道,哪天你会被谁看到。
我从没想过,有一天 CZ @cz_binance 会关注我, 更没想到,会靠一个 $Trump meme 币赚到 5 年生活费。

以前我锋芒毕露,不听建议,
后来慢慢意识到:你能听进去谁的建议,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做销售、做BD、做朋友、做人——其实都是同一门艺术。
我早年做传统金融销售时,Morgan Stanley是我最大的客户。
那时候和他们沟通非常难——人多流程长、邮件慢。
后来我反复上门拜访,天天邮件电话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加上了他们 IT 负责人微信,一个英国人。
惊喜的是,他老婆是台湾人,他还会说点中文。
我们一起去吃川菜,他跟我聊他青春期的女儿,我也分享了一些女性成长的视角。
吃饭后没多久,本来需要 1 个月推进的续约,一周搞定,还提前付款。

这次在迪拜 Sign @ethsign @sign 的活动上,我又遇见了去年一直努力争取合作的大佬。
去年的我,在迪拜追着他去各个活动,最后在他的 Uber 上谈了15分钟。
今年他主动叫我过去坐,十分关心地问道:现在的工作和业务顺利吗?

那一刻,我内心五味杂陈。
原来努力真的是可以留下印象,并最终得到回应的。

我一直保存着一张截图,是 @bishengkegs 在 2024 年发的一条推文,那是一条旧推,但我经常翻出来看看,提醒自己。

当你感到情绪太满、状态低落时,试着把自己当作一台机器,系统化地推进每一天的目标和节奏。坚持做下去,真的不需要太久,就能看到结果。

敢做任何梦,并且去执行。

我也经历过极度消极和低谷的阶段,但支撑我走下去的,始终是那种不服输的信仰与脚踏实地的努力。

我相信,只要方向对,就一定能做成一件事。不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才不会在情绪泥潭中沉溺太久。别再抱怨命运的不公。你努力,整个宇宙都会帮你。

人不能懦弱,更不能停下脚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