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简中 CT 的硝烟围绕 @humafinance 展开,从最早风神探讨产品收益飞轮的可持续性,逐渐不知怎么核心问题劈叉演变成群体争议,但好在最后舆论还是逐渐平息,回归到产品本身的讨论上。
InfoFi 时代,注意力为王,这么一波三折的流量袭来,很多人都调侃 Huma 也不可谓不是因祸得福,反倒出圈让更多人想究其根本,探讨产品的价值所在。
除了一纸得体大方的 PR 公开信,让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 co-founder @DrPayFi 谦虚诚恳地对每条或褒或贬的评论进行严谨认真的长文回复。真诚永远是必杀技,能打的产品实力是前锋战士自信的后盾,上周二和周四 Huma 都公开邀请了各路 KOL 进行了两次时长超过两小时的 Space,不管多尖锐的问题都被 Richard 的诚恳应答一一消化,团队是有对问题进行反思的,满满靠谱感袭来。
我也趁机补课了 Richard 做客 @Mable_Jiang 的后浪 和 @rubywxt1 @starzqeth 的 Day1Global ,Richard 对产品的信念感和对社区用户体验的关怀,感染力之强让人忍不住借着这次风波想多了解了解 @humafinance 这个产品。
去年就从 @Alvin0617 这个挑项目眼光独到的 researcher 大佬研文那里了解到 Huma,彼时印象最深的卖点标签是 「Solana PayFi 龙头」 + 「链上放贷数十亿美金且无坏账」,但 V1 版本主要还是面向机构投资者。
今年新年那会儿看到很多 @Solana_zh 社区的友友们都自发分享起 Huma 的 3/6 个月定存 U APR 13% 活动,看到这么好的权益,大家都呼朋唤友喊着上桌夹菜,说要不是有 KYC 门槛,工作室早就卷冒烟了。而我意识到 Huma 从面向机构的借贷协议转型面向更多普通散户的生息产品了,大的 得来了。
<一>
先说说 Huma 是什么。
定义:全球首个基于 Solana 构建的合规 PayFi 网络,通过为跨境支付、贸易融资提供即时结算流动性,将传统金融的年化收益搬上链上。
数据成果:已完成链上交易超过 $37 亿美元,预计在 2025 年底突破 $100 亿;年化营收超过 $700 万美元,预计 2025 年底突破 $3000 万美元。
Huma 2.0 的 Slogan:Real Life, Real Yield.
核心定位:通过区块链技术吃掉传统 SWIFT 系统的万亿级摩擦成本,把机构私享的收益蛋糕端上散户餐桌。
运作机制:
资金端:散户/机构存入 USDC 形成流动性池
需求端:支付公司/跨境企业支付 6-10 个基点费用获取即时结算
收益池:协议将 80% 以上的收入分配给 LP ,实现 10-15% 年化收益
突出优势:合规 + 无许可,准入门槛直接降至 1 USDC。
两种参与模式——
Classic:稳定在 10% 以上的 USDC 收益 + Huma Feathers(就是之前的 Point,之后和 $HUMA 空投绑定)
Maxi:无 USDC 生息收益,但最大化拿 Huma Feathers 奖励
*选择 3/6 个月锁仓,Feathers 奖励更多,最高拉满可得 25x 收益
额外 DeFi 玩法——
组 LP 会获得代币 $PST (PayFi Strategy Token),在 Jupiter、Kamino、RateX 这些 DeFi 产品上都可以用,真真是最大化循环和放大本金收益效能。
<二>
从去年 Solana 基金会主席 @calilyliu 大力宣传 PayFi 概念以来,Huma 一直都是以尖子生角色给出完美交付。
—— Lily 提到“PayFi 的动机是实现比特币支付的初始愿景,是围绕货币的时间价值等,创建新金融原语”
Huma 的实践路径清晰展现「让货币的时间价值服务于真实商品流通」这一哲学 ——
/时间价值具象化/:
通过为跨境支付、贸易融资提供即时结算,将企业长达数月的账期压缩在分秒间。
/商品服务本位制/:
与亚马逊亚洲供应商合作的 T+0 结算试点,让价值上万亿美元的年交易额实现「秒级到账」。
—— Lily 还提到“DeFi 建立的仍然是围绕金融和交易的产品,而 PayFi 则是试图要打造围绕商品和服务的产品, PayFi 严格来说属于 RWA 赛道”
这也是 Huma 这次升级的 2.0 要传递给用户的核心——
/真实资产锚定/:
不依赖债券/票据代币化,而是锚定全球商业真实现金流。协议 80%+ 收益来自跨境汇款、企业结算等场景,完全脱离加密市场波动。这种与实体经济脉搏同步的特性,让 Huma 的 15% 年化收益比国债更「Real」。
/普惠性重构/:
把参与门槛从原本面向机构的数万美元起降到 1 USDC,小散户与机构自营盘在同个资金池共享收益。这种 Permissionless 机制,是 RWA 民主化的终极形态。
/生态可组合性/:
新推出的 $PST 代币还能在 DeFi 协议中质押生息,让资金在 Solana 生态内形成正向收益飞轮。
<三>
如此扎实的产品,自然能吸引来不少投资人的青睐。
去年九月披露,Huma 完成 3800 万美元融资,其中包括 1000 万美元股权投资和 2800 万美元的收益型 RWA。
由 Distributed Global 领投,Hashkey Capital、Folius Ventures、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和土耳其最大私人银行 İşbank 的风险投资部门 TIBAS Ventures 等机构参投。
另外 Solana 基金会、稳定币巨头 Circle 这些也都给予了 Huma 强力支持,今年 Solana 基金会就会和 Huma 一起主办五场 PayFi Summit,来推动生态发展。
<四>
都说牛市 PayFi 兴,而我觉得对散户来说,Huma 这类产品的核心创新或许不是晦涩的技术,而是重构价值分配公式并亲民地把「支付平权」的接力棒递到用户眼前。
XRP 花了十年:700 亿美元交易量,其中多大比例来自机构互刷不得而知;
Huma 花了两年:37 亿美元真实商业流水,全由数万散户共建。
看好 Huma 能为 PayFi 赛道打响第一枪,回归区块链最本真的价值:让普通人也能从全球经济运转中分一杯羹。
也希望在 Huma 上面的 farming 结果能用实打实的用户生息收益,来回应所有质疑。
熊市认真投研 + 耐心布局,静候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