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 @Stake_Stone 上币安。StakeStone 跟了挺久的,最开始的存钱就有分号参与,现在也是不负众望上了币安。
这次是 BNB HODLer 吃到了肉,现在币安活动的参与思路就是 BNB 大户直接参与申购 BNB 保本赚币活动,直接一鱼三吃 Launchpool、HODLer 空投和 Megadrop,详细的可以参考(https://t.co/BX0amWUnrS)
。小散就刷 Alpha Points,吃每一期的 Web3 钱包空投和打新的肉。
回到 StakeStone 项目本身,StakeStone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 Omnichain 流动性基础设施协议,旨在打破链与链之间的流动性隔离,实现真正的跨链资产高效流动与收益最优化。通俗地讲,就是要让资金能在不同公链间自由流动,同时帮用户赚取收益。
当前流动性问题依然是链上的主要问题。比如链间移动资产依然需要繁琐的桥接操作,既复杂又存在安全隐患;新兴链缺乏持续流动性来源,常常依赖激励活动拉高 TVL,却无法构建长期稳定的资金基础(例如前段时间的 Unichain)。这正是 StakeStone 要改变的现状。
StakeStone的解决方案: 第一,推出收益型 ETH 衍生资产 STONE,用户只需质押 ETH,即可获得 STONE 并参与跨链流动和收益挖掘。其背后采用模块化架构:Vault 负责资产缓冲与部署时机判断;Minter 独立发行 LP Token;Strategy Pool 管理多种收益策略,所有策略由去中心化治理系统 OPAP 管理。
第二,针对 BTC 链上缺乏原生智能合约功能,难以深度融入 DeFi 生态的问题,StakeStone 推出 SBTC,将多种 BTC 衍生资产(如 WBTC、BTCB、cbBTC)整合为一个可跨链、流动性统一的 BTC 资产。进阶版 STONEBTC 则引入收益机制,利用 DeFi、CeDeFi 与 RWA 策略,让 BTC 也能自动赚取收益,进一步激活BTC的DeFi价值。
第三,通过 LiquidityPad 为新公链注入可持续流动性。用户可以将 ETH、WBTC 等资产存入特定链的 Vault,系统自动将这些资产转化为 LP Token 在新链上部署,从而帮助新链快速建立流动性基础,实现双向价值捕获。
StakeStone 的治理代币是 $STO,$STO 其本身自带通缩机制,其他项目想用StakeStone的流动性,必须买 $STO 并燃烧。用户可将其锁仓为 veSTO 参与治理并获得收益提升。veSTO 拥有分配流动性激励的权力,并可接收治理贿赂奖励。当项目方希望在某个池子中吸引资金时,可通过贿赂机制向 veSTO 持有人发放激励,这点与 Pendle 有相似之处。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目前大部分分析都是与 https://t.co/y9ulHJprPb 、Renzo 等单链质押协议对比的,但由于 StakeStone 并非传统单链质押,因此其业务逻辑更为广泛,所以可能在对照估值时并不具备参考。若真要与类似项目进行对比,更相似的应当是 LayerZero 这类全链项目,因此更应该打开想象的空间。
所以总结来看,StakeStone 的宏观发展优势很明显,就是全链流动性带来的想象空间;而具体的产品层面,则是对资金流转、收益模式以及资金利用等多方面的升级。目前 FDV 不算高,所以只要板块轮动能再次到全链板块,StakeStone 显然是很值得考虑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