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enzo2.0-一场金融范式抽象革命
RWA=CDP的现象学解释
我们使用现象学的方法来还原DeFi和RWA,现有金融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制造了太多的“纯粹理性”金融概念扰乱我们的心智和认知,这从根本上阻扰DeFi和RWA金融新范式在现实世界的采用。我们需要回归到金融概念发生的原处,方能看清当下金融范式革新的真相。
我们开着时光机直插到人类文明诞生伊始的苏美尔城,会发现苏美尔城中市场宫廷采买人在使用记录债权的泥版向牧羊人购买肥羊。从那时起,货币的本质从来都是一种债权证明,AKA国王/皇帝的欠条,而非古典经济学理论从功能角度定义的交易媒介、价值储存等等。
然后,我们驾驶时光机穿越到人类文明的每个闪耀时刻,罗马帝国刻有皇帝头像的金币是欠条,汉武帝的白鹿币是欠条,北宋的交子是欠条,天主教会的赎罪券是欠条,大元的至正宝钞是欠条,大明宝钞是欠条,英镑是欠条,美元是欠条。而我们熟悉的港元,是一张美元作为储备的欠条,我们日用而不知的USDT/USDC是美元等价物(90%以上是短期美债)为储备由区块链保障可信性的智能合约形式的欠条。历史上货币范式一次次革新,只不过是欠条载体和形式的变化罢了。
并且,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这套货币系统为了自我维持进化出了由借贷-支付-对赌三个子系统组成的流动性网络以支持自身。
这套基于裸猿共同想象(国家)和群体暴力(王权)形成的形式化符号(欠条,AKA货币)系统的正义性何在呢?国家与王权的帮闲群体(宗教祭祀与世俗知识分子)从两方面进行辩护,一方面宗教祭祀从“与上帝立约”、“救世主”的维度为王权赋能神性,世俗知识分子虚构民族主义叙事树立外部敌人的形式为王权建构护民官凯撒形象,另一方面经济学家系统从存在即合理的角度论证货币系统在增进群体和社会福祉方面的有用性。
但这并不能遮掩这套货币系统的非正义性。王权没有永恒,货币系统终将败坏。在这套货币系统里,王权在日常化掠夺凡人的劳动成果和财产,而它的败坏又会引发对凡人来说更致命的混乱和灾难(以物易物、战乱、饥荒等)。
中本聪写在比特币创世区块的文字,即是在谴责这套基于对个体自由的进行损害和剥削的货币系统的非正义性。作为认为需要用加密技术保障个体自由的加密朋克小组一员的中本聪,其组合PoW共识机制、哈希签名、P2P通信等技术原语发明一套新的货币系统-比特币,以替代传统的非正义的那套货币系统。
这就是为什么除了萨尔瓦多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主权国家都不承认比特币这个服务于保障个体自由的货币系统。而为了与主权国家监管媾和,比特币的叙事不得不从“P2P电子货币”降格为“数字黄金”。这也是比特币Maxi OG们的一大意难平。其实,他们也自在自为地资助闪电网络、RGB和Liquid Network去构建比特币货币系统的流动性支持网络,然而并不成功。而基于智能合约公链的美元稳定币Token却在监管审慎沙盒的保护中崛起,其由OTC、CEX订单簿、AMM DEX、DeFi借贷、PerpDEX、PayFi、策略Vault等组成的流动性网络也十分强壮。
但从基于比特币构建新货币系统到发展美元稳定币增强美元货币系统,是一种加密行业无奈地自我阉割和自我降维。
开篇啰嗦这么多,是为了想说明一切金融现象本质只是货币现象。而具体到链上金融这个场域,则DeFi协议的本质其实是稳定币及其流动性网络。如果我们顺着这条思路延伸,就不难理解为什么RWA(真实世界资产)的终极形态不是简单的证券化STO,而是兼具稳定币生成与流动性网络支持的CDP协议。
Earn是比发币和交易更大也更好的生意!
回顾加密历史,虽然同处RWA赛道,但STO已经在上上周期证伪,相关代币基本价值归零,而以USDT/USDC/USDS/USDE为代表的CDP稳定币却蒸蒸日上,规模高达2300亿美元。CDP稳定币协议的盈利规模和能力也远超它们对标的CEX/DEX。
加密行业的两大核心业务模式一直是交易(出售高波动率)和Earn(出售风控能力)。中心化交易所(CEX)出售波动率的商业模式可持续,是因为完成了从"新资产现货引流,永续合约转化利润"的完整闭环。
反观DEX生态,现货交易与永续合约(PerpDEX)的转化路径却是高度割裂的。
这就导致那些高度依赖出售高波动率新资产现货的项目,如https://t.co/OZX7lfdr14、tg交易机器人等meme币工具,不得不选择1%以上的高手续费模式以实现盈亏平衡,而这无异于竭泽而渔,加速一轮牛市行情中链上博弈进入死亡热寂的进程。
所以,与其继续在出售高波动率这个赛道内卷,不如尝试出售风控(对高波动率的控制能力)。在新一轮DeFi创新中,一手抓货币发行(太监版),一手抓货币流动性网络,CDP+YBS(载息稳定币)正在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范式。
这就是为什么号称要淘汰CEX的Infinex首先上线的是Earn功能,集成的是CDP协议Ethena的USDe。这也正是Lorenzo要从一个BTCfi项目升级为机构级链上资产管理平台的核心逻辑——构建一个连接CeFi金融产品与DeFi场景的桥梁。
Lorenzo 2.0:链上投行
Lorenzo 2.0 可以被视为一个"链上投行":左手接资金(BTC、稳定币),右手接策略(staking、套利、量化),再将其打包为标准化的收益产品,供钱包、PayFi或RWA项目一键集成。这是一个模块化金融发行中台,项目想发收益产品,可以直接接入Lorenzo的Vault体系;用户则可以通过合作钱包、应用将资金流入这些策略中,获取收益凭证并分享平台增长。
从MakerDAO到Ethena再到Lorenzo,CDP协议在资产端和负债端都在涌现新范式。Lorenzo的创新性在于其核心系统——Finance Abstraction Layer(通用金融抽象层),为金融入口类合作伙伴提供可组合、可验证的收益模块。
其技术架构核心包括:
–Trading Strategy:不同财务目标和风险等级的交易策略;
–Financial Abstraction Layer:将这些策略封装成标准化的收益组件(Vault);
–OnChain Trade Fund(OTF):Lorenzo构建的一种链上理财资产形式,本质上是将收益策略(如质押、套利、量化等)封装成代币化金融产品;
–应用场景:可被集成进PayFi产品、钱包的"收益账户"、借贷协议的存款端、RWA平台的入金通道。
Ethena通过创新性地将ETH抵押通过delta-hedging转化为stablecoin USDe,成功实现了从加密波动资产到稳定币的转化,USDE的规模高达47.8亿美元,市值20.6亿美元。如果说Ethena展示了单一资产代币化规模化后的市场潜力,那么Lorenzo展示的则是下一步:支持多种金融产品的代币化与组合场景落地,为链上金融带来真正模块化、多元化的收益基础设施。
Lorenzo 2.0的生态定位非常清晰,针对两类B端客户提供服务:
1)LP Source(资金提供方):这些机构沉淀大量用户资金,目标是实现托管、增值、收益分发。包括数字银行、钱包、发卡商、PayFi产品、交易平台的收益账户等。
2)Yield Source(收益策略方):目标是将自己的策略能力产品化,并扩大管理资产规模。包括量化基金、RWA平台、CEX Prime Accounts、DeFi协议等。
这一模式本质上是将传统金融的投行职能带入链上世界——设计并分发金融产品,通过风险管理实现资本与收益的连接。
结语
当前加密市场的增长已从单纯的投机转向实际应用与价值创造,Lorenzo的转型恰是顺应了这一潮流。通过打造"Financial Abstraction Layer",Lorenzo 2.0正在为下一代链上金融网络搭建基础架构,让真实收益成为加密资产的内生特性。而这一切的核心在于:金融资产代币化+风控收益管理
新叙事上线后,Lorenzo随即官宣与Plume Network、Infini合作,据说还有更多合作方上线,看来项目在新产品上面已经提前深入布局。
随着与RWAFi与PayFi领域重要玩家的战略合作的推进,Lorenzo正在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可持续的链上金融生态系统,使加密行业在出售高波动率商业模式之外,能够构建一个更具正外部性且健壮的商业模式。这对于加密行业发展和个体自由保障来说,都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