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和迪拜线下见过两次 ICN 的创始人 @KaiWawrzinek,印象很好,谦虚而体面——这解答了我的一个困惑:为什么这个「没角度」的项目能融到 3100 多万美金。答案是:项目有基本面,团队在 Web2 拿到过大结果,不缺钱
ICN 要做去中心化的云基础设施,说是「没角度」,不是真的没角度,而是环境使然:项目方们在中文 CT 的声量战争已经演化到了一种相当坏的均衡状态——旧时代 VC 攒局的 PPT 柠檬项目率先开始撒钱铺 PR,他们给的钱太多了,以至于 KOL 们丧失了认真投研、分享优质项目的激励,读者也陷入了逆向选择的思考猜疑链
创始人 Kai 之前做过一家公司叫 Goodgame Studios,从0做起,最终通过反向收购上市纳斯达克,注册用户超 5 亿——当时他们在全球有数千台服务器,给 AWS 交了几亿美金,这让 Kai 萌生了创办 ICN 的想法
ICN 不是那种很左很叙事的项目,它很现实:作为企业级基础设施,运行设备都是企业级的——真有很多企业已经在用 ICN 的服务了,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超过1000家,每年带来收入超过 500 万美金。更厉害的是在这个卖节点难于登天的时代,ICN 居然已经卖了 1300 多万美金的节点
现实之外,ICN 还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提法:WebFi,对应着 ICN 加密理想:以“人”为节点,社交即构建,互动即生态——ICN 引入了卫星网络机制,通过 HyperNodes 将 Scaler Nodes 的性能数据发送到卫星网络,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查看网络的运行状况,确保整个系统的透明性和可信度
再看技术,整个协议基于三大核心模块构建:数据可用性网络 DA Network、调度服务 Operator Services、智能合约系统 ICNP——三者支撑起一个模块化、自动化、透明可验证的“去中心化云工厂操作系统”。
DA Network 负责存储和验证任务数据,确保所有计算过程都能被访问、复查;Operator Services 调度任务、分配资源、部署虚拟机,像是工厂的中控系统;ICNP 则是链上监督者,把挑战和报告都记录上链
主网基本会在今年 Q2 登陆,发币也不会很久,但估计会等到这波排队上币的项目结束之后。Tokenomics 已经公布:$ICNT 初始解锁70%,用户需持有并使用 ICNT 才能访问 ICN 网络中的存储、计算等资源,硬件提供者(HP) 和 SLA 预言机 会因提供资源和进行性能验证而获得 ICNT 奖励,想加入网络的的硬件提供者需抵押 ICNT
现在如何参与?
访问 https://t.co/hh8AJDowMJ
选择国家、连接钱包
打卡地图,点亮属于你的节点
分享至 X 并带上 #ICNTWorldDomination
@ICN_Protocol @ICN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