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文字,佛经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这个周末在玉佛寺抄《心经》,太火了,排队排了半个小时。我选择用毛笔,一共 260 个字,我的天啊,抄了足足 45 分钟……
一边抄,我一边想,以前也没文字,这佛教经文是怎么跨越千年保存的呢?回来之后,马上搜索学习,结果令人震惊
让我们潜入!
公元前 6 世纪,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开悟,讲了一堆关于智慧、慈悲的干货。2,500年前,印度没纸没笔,佛陀的教义竟然是靠一群僧侣,嘴对嘴、耳对耳,硬生生背了几百年。
僧团 [ Sangha ] 开会共诵 [ Sangiti ] ,把佛经一句句对齐,分工、分组、设定背诵频率、交叉验证,并有严格新人准入流程。
僧团是佛教的核心组织,无单一控制点,各地僧团自主运作,靠戒律和共诵保持一致。僧侣通过集会和分工,形成高效的传承网络。即使部分僧侣失误或离世,其他成员可补位,确保教义不失。
读到这里,聪明的你已经发现了,我去,这就是最原始的区块链节点样板间啊!唯一不同的,区块链跑节点的是机器,僧团是人。
现在, @ICN_Protocol 搞了个叫“WebFi”的叙事,说是“以人为节点,社交当油门”的去中心化云,听着是不是有点像僧团那套?从佛经到区块链,人类协作的招数没啥大变,ICN 却想用这招要干翻 AWS、谷歌云等大佬们。
啷子?喂拉羊哦?
时间快进到 2025 年,互联网有点 boring 了。你的 NFT、AI 模型、游戏数据,全捏在 AWS、谷歌云手里,宕机、隐私、审查、许可、利益排他……被大佬掐脖子并不好过。
还记得 CloneX 那档子事吗?上个月 Cloudflare 一翻脸,1.98 万个 NFT 图像404,社区炸了。
中心化云就是个定时炸弹。
一句话概括 ICN :ICN = Web3 + AWS
但是, ICN 的野心并止步于此,确切来说,它是要打造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我不管你 Web 几,未来的方向就是需要一个无需许可、可组合的云平台,集存储、计算与网络于一体,具备可扩展性。
而当前阶段,ICN 团队具有丰富的、已经被市场验证的经验和产品、服务,把 Web3 核心的理念和技术又带回到了 Web2,这一次,我信了。
▰ 有真实收入,年收入 500 万美元,增长 2,000%
▰ 有真实客户,1,000+企业客户,储备订单超过250PB
▰ 有大额融资,融资总额超 3,100 万美元
▰ 有真实社区,25万+ 社区成员,22万+ 测试网用户
▰ 有成熟产品,应用层、ICNP、硬件层架构清晰
拿佛经传承类比,在整个 ICN 体系内,有以下非常关键的几个角色:
▰ 硬件提供者(HPs),“持经僧”,存数据、跑计算
▰ 服务提供者(SPs),“讲经僧”,拿搞存储、AI服务
▰ HyperNode 跑者,“校对僧”,用节点查服务质量
▰ ICNT代币,“功德点”,干活有赏,社区嗨起来
比起技术细节,我真的被 ICN 提出的「让人做节点」这个思维迷住了。回望几千年来,人一直是社会的主体,可惜在工业革命之后,人慢慢被机械化、格式化,甚至AI时代每天被威胁要被取代了。
但是,技术哲学思维角度的另外一面,人,才应该是一切的中心,而不是机器。ICN 把这套哲学应用在了分布式存储,让人再次成为主角,来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模型。
它正在构建的是一个由数千个节点运营、社区驱动的开放云,用抗审查、可组合、去许可的方式还原互联网的本质。
从 2,500 年前的僧团共诵,到 2025 年的 WebFi,人类协作的脑洞从没掉线。ICN用ICNP、HyperNode和社区,复刻了佛经的去中心化魔法。
WebFi被定义为“以人为节点,以社交为动力”的网络,这很有角度,完全区别于传统的 DePIN 叙事,强调人类情感、信任和互动在构建去中心化网络中的核心作用。
这有点高级,佩服开了这个脑洞的脑袋,是我喜欢的脑袋。
这是一篇软核科普,通过本文你可以对以下知识一知半解:
▰ 中心化云服务的弊端
▰ ICN 创新的解决方案与哲学思维
▰ 哪里能抄佛经(不是
作者:anymose | 一个软核科普作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