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几点关于 @KaitoAI 和 @cookiedotfun 的拙见:
- 这俩公司的客户都是项目方,不是散户。企业的收入来自于服务项目方做好宣发和筹码派发的工作。
谁能让客户用更少的钱,办成同样的甚至更大的事儿,客户就会倾向于选择谁做乙方。
-
对于想要弯道超车的后来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激进的价格战。今天你 kaito 要的筹码量,我饼干收八成,甚至只收一半。
-
据我的观察, yapper 们卷项目的努力程度,文案输出的诚意和频率,更多的取决于对项目本身币价的预期。
我暂时还没看到哪个项目是因为上了 @KaitoAI 而突然变成香饽饽的。
这个也很合理,因为 kaio 本质是个投流平台,解决的是品牌声量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
- 那么对于优质项目来说,如果上饼干能少交钱,我为啥不上饼干?反正最后花钱买的结果都是类似微信朋友圈 CPM 的一场大型广告投流罢了。
拿 @infinex 举例,你说你给 6M 筹码,和给 5M、3M、最后拿到的流量差别会很大嘛?我觉得不会,因为大家都在用嘴白嫖,该写的都会写。
而你上 kaito 还得给我这种躺平的 $KAITO 质押者和 NFT holder 上供,我包浇的。
- 所以,接下来这事儿大概有两种可能的走向:
a. 饼干团队开局直接成交了一个实力和背景还不错的项目方,比如同属 @BNBCHAIN 生态的 @Aster_DEX ,设立了一个总金额较为合理的奖池,水军们发起猛攻,最后发现同样在推特造成了刷屏效果。
这时,其他项目方一看,原来 kaito 也没那么大的壁垒啊,这帮内容创作真是给钱就喊啊,那我花那么多钱干啥?于是两家陷入价格战。
而价格战的代价就是,我们散户拿到的筹码会越来越少,毕竟他们两家的竞争卷的是谁能帮项目方节约营销成本,而我们就是那个成本。
b. 大项目方不差那点儿钱,不愿意冒着不确定性在新平台拿 TGE 这种生命线试错,饼干上来只能签一些图便宜的小项目,那么 kaito 和 饼干的品牌定位就产生了区别,一个服务高大上,一个服务小而美,大家错位竞争。
- 我觉得其实 @okx 是有机会降纬做这件事儿的,记得今天在报名参与 TGE 直通车的时候,我们提交了钱包地址,绑定了X,校验了链上的资产和交易信息。
后面如果他们想碰这摊子生意,无非在合作项目 TGE 前,弄个评估内容的小算法,设置个发帖的 KPI,再和 DEX 本身使用的数据结合下,最后达到分蛋糕标准的用户论功行赏,给点代币,或者低估值买入的份额。
交易所带着 CEX 流动性来和项目方谈判,不是妥妥的生态位碾压?